行業新聞
央行金融時報:堅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
2月13日,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,彰顯靈活調控的特征。
就在此前一周,央行宣布暫不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。有市場人士認為,盡管央行連續多日暫停逆回購操作,但在春節前央行大量釋放流動性及春節后現金回籠等因素的影響下,市場整體流動性充裕。“從近期的量上來看,央行多日暫停續做逆回購,春節前額外釋放的大量流動性正逐步回籠;而從價上來看,R007、DR007等短端市場利率中樞正緩慢抬升。”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,“央行這一系列動作,一方面強化了中性貨幣政策的預期,打擊市場內過度加杠桿的套利行為;另一方面則是有意將資金由虛擬的金融體系逼回實體經濟,支持實業發展。”
市場利率的抬高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影響幾何?謝亞軒認為,從過往情況來看,企業債券發行利率、票據發行利率等直接融資工具確實將受到顯著影響;但是,銀行貸款這一間接融資方式受影響的幅度則較小,其主要仍受基準利率而非市場利率的影響。考慮到我國社會融資結構中近70%仍是銀行貸款,市場利率中樞的抬升并不會顯著提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。
“對央行而言,為防范金融市場風險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,要兼顧兩大目標,未來可能需要繼續倚重靈活的公開市場操作。”來自農行的分析人士表示。
穩健中性須把握好三要點 穩健的貨幣政策
自2011年實施以來,至今實施已有6年。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,2017年“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,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,調節好貨幣閘門,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,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”。會議為今年全年貨幣政策定調。
在穩健的內涵中,管理層還強調了“中性”。就此,有分析人士指出,2017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望稍緩,但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艱巨,部分領域資產泡沫問題凸顯,金融風險暴露或將繼續增多。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,貨幣政策總體應保持審慎和穩健,既要適度擴大總需求,防止出現經濟短期過快下行,又不能過度放水,防止因貨幣供給過多產生加杠桿和資產泡沫風險,需要協調好穩增長、調結構、抑泡沫、防風險等多目標之間的關系。多目標之間的權衡使得貨幣政策操作復雜。同時,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對我國貨幣政策形成掣肘。很顯然,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,無疑是基于現實的選擇。
那么,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如何堅持?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表示,貨幣政策調控需要著重把握三個要點:第一,松緊適度。“穩健中性”既強調“穩健”又強調“中性”。“穩健”要求貨幣政策調控要有前瞻性、針對性和靈活性;“中性”要求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,根據經濟金融運行的具體態勢及時地調整貨幣供給的松緊程度,靈活地運用各種金融工具,以實現“調節好貨幣閘門”的基本目標。第二,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。第三,防控金融風險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“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,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,著力防控資產泡沫,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,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”。
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
2017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“中性”,意味著要綜合運用價量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加強預調微調,調節好貨幣閘門。
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:“未來貨幣政策仍會很謹慎,很可能是‘走一步看一步’:一方面要看國內金融市場的反應,另一方面要看實體經濟的走勢,此外還要關注美聯儲加息進程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,不會貿然采取過大舉動。”
在關注政策基調的同時,也不能忽略制度建設。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:“過去我國的貨幣政策以數量型調控為主,如今正在向價格型調控轉型,越來越注重發揮市場利率的作用。未來,隨著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,會形成以利率變化引導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理性投資、防范風險的良好機制。”
“這其中,尤其要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。”上述農行分析人士表示,尤其是貨幣市場、債券市場利率向信貸市場的傳導效率。除消除“金融抑制”、完善金融市場外,還要著力培育對利率等價格信號敏感的市場主體。該分析人士進一步解釋,近年來,在各種金融機構業務混合發展的同時,金融運作中鏈條不斷延長,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隨之延長,傳導成本上升,有時甚至發生某種程度上的梗阻。要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,就要進一步深化改革,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調控機制。